前同事陷借贷纠纷 同个办公室员工遭遇“呼死你上新闻联播了云呼机”

近日,在青岛市宁夏路一写字楼内办公的市民徐女士和同事共有12人被电话骚扰,几乎每个人在一天之内都要接到几百个不同的骚扰电话,最近几天无法通过手机进行正常工作,收到的短信显示,一名离职的前同事范某某因为借贷问题产生了纠纷,结果他们都跟着倒了霉,但是范某某已经离职联系不上。对此,他们也只能通过各种手段进行屏蔽,暂时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6月28日上午,记者来到了徐女士的办公地点,据徐女士的同事孙先生介绍,从6月26日开始,他和他的同事共计12人手机上陆续接到各种各样的陌生电话,这些陌生电话都是170或者171开头,地点来自云南、辽宁等地。记者通过孙先生的短信记录看到,他的手机绿色软件在6月26日一共屏蔽了368次骚扰电话,在6月27日拦截骚扰电话792次。在另一部手机上,短信显示在6月27日拦截骚扰呼叫1729次……孙先生说,这只是两个人的手机号,如果12个人的全部加起来能有数千个骚扰电话,有的同事手机号码可以通过防护软件设置骚扰拦截,但是有的无法拦截,结果这几天手机就无法正常工作,“有时候微信刚打几个字就有170或者171开头的电话打进来,接通电话,对方基本不说话,接着就挂掉,我们屏蔽了一个骚扰号码,但是过一会儿又有另一个号码打进来,也有人收到短信。”

记者看到,手机上显示的短信内容为“您的亲友范某某以你母亲病逝为由,在本公司借款,逾期未还时将你设为紧急联系人而开启轰炸模式,什么时候处理什么时候催收,如有问题请联系电话号码……”据介绍,范某某确实是之前在这里工作过的员工,已经离职半年多了,并且把之前的同事微信都已拉黑,拨打他以前的电话也是处于关机状态,现在没有人能联系上他,至于对方到底因为什么事情找范某某,是否欠钱,欠了多少钱,以及对方是谁,公司在哪儿,这些详细情况同事们都不清楚,也没法联系上对方,也没有人敢给对方回复,生怕再受到更多骚扰。

记者随后也试图拨打短信来源的电话、对方提供的联系电话以及范某某的电话,也是处于关机或者无人接听状态。

尴尬监管存空白,如何执法存难题

虽然“呼死你”成名已久,但据法律人士介绍,对于已经发生的恶意骚扰事件,很难构成刑罚,很难够立案。尽管类似于“呼死你”这类软件不论以何种情形使用均涉嫌违法,虽然侵犯了被叫用户的生活安宁,但大部分仅仅涉嫌骚扰,只适合进行民事起诉。徐女士也向记者表达了她的无奈:“这些电话只是骚扰,让我们没法正常工作,对方没有诈骗,也没有恐吓,我们也不知道应该去哪儿反映,起诉也不知道起诉谁,因为现在也不知道范某某在哪儿,打骚扰电话的人也不知道是谁,起诉都找不到对象。”

据了解,在我国《刑法修正案》规定,对于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中获得公民个人信息并构成犯罪者从重处罚,加大了对非法出售、提供、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等侵害个人信息的行为打击力度,强化了信息管理者的安全管理义务。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规定经营者在进行收集或者使用个人信息的目的、方式及氛围等相关情况,需向消费者表明且征得其同意,并且不能违背法定或者约定的收集使用要求。《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也规定了收集用户信息需要经过同意。

业内人士表示,尽管有关于针对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规定,实际上仍然停留在文件形式。具体谁来落实,怎样处罚,处罚的额度,哪个具体的执法机构进行执法,很难落实到实际的操作层面。

措施遭遇“呼死你”,到底该如何应对

数据贷款理财类骚扰电话 去年占比最多

公开资料显示,相关部门曾于2018年3月发布了《2017年度骚扰、诈骗电话形势分析报告》,2017年骚扰电话号源超59%由手机端拨出,在骚扰手机号段中186/170/185开头是骚扰号码重灾区,占比分别为5.99%、5.95%、5.04%。调查报告显示,2017年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共收到举报涉嫌骚扰电话48.13万件,其中贷款理财类、催收电话类和淫秽色情类举报信息居前三位,分别占比14.5%、9.4%和7%。截至2018年6月28日下午2点时,记者看到该平台当天已受理3701条举报。

记者咨询了移动运营商等了解到,针对移动用户号码遭遇电话骚扰的状况,用户可以将骚扰电话向运营商举报,也可以使用软件进行防护拦截。

律师介绍,目前相关部门很难立即对这种“呼死你”行为进行查处,更多的是需要手机用户自己预防和制止这些骚扰,例如下载手机安全软件。通过使用相关安全软件,设置陌生号码拒接、响一声拒接、黑名单等,能一定程度拦截一些骚扰电话。通过联系运营商,还可以启用“呼死你”应急防护产品功能。用户在受到“呼死你”攻击时,通过营业厅或运营商客服电话,申请开通免费应急通信保障服务。当主叫用户拨打已激活该服务的用户时,需根据系统提示音输入对应按键后才能继续进行通话,否则将无法接通。再就是使用一些应对“呼死你”功能的APP。比如“呼死你盾牌”等,也能够有效应对“呼死你”骚扰。还可以登录“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进行维权。如果您知道骚扰人是谁且情形较为恶劣的,可在掌握有效证据的情况下向法院起诉,要求相关责任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如情节严重,仍可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为避免遭遇“呼死你”的恶意骚扰,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市民们要注重个人信息和隐私的保护,妥善保管好身份证、银行卡号、手机号及其他个人信息,不给有不良动机之人可乘之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