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呼死你”游离于法律之外

近日,广州的罗先生与一名微信网友闹翻后,疑似遭遇恶意电话软件“呼死你”的骚扰,接连三天、每15分钟左右就接到不同地区的号码来电。记者调查发现,此类恶意软件成本低廉、匿名性强,180元能短信轰炸可永久服务或电话轰炸一年,而警方也不易侦破。有律师表示,购销此类恶意软件都属违法行为,但目前我国对此仍缺乏相关法律法规。(11月23日

应该说,“呼死你”软件自从问世以来,就沦为别有用心者恶意骚扰他人的凶器。有人因得罪他人被“呼死你”骚扰,有人因网购时给出差评被店家用“呼死你”不断骚扰,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笔者认为,打击此类行为,既要充分发挥技术优势,铲除滋生“呼死你”软件的土壤,更要惩戒利用“呼死你”软件骚扰他人的行为。

互联网时代,“呼死你”软件的传播多借助网络渠道,买家使用“呼死你”软件时,可以利用搜索引擎寻找卖家,双方再通过电话或网络社交软件完成交易。双方的联系、交易转账过程不可能隐匿无踪,不留痕迹,而是借助电话、网络聊天工具,银行卡或网络支付工具。那么,在电话实名制、银行账户实名制乃至网络支付实名制的背景下,只要能够阻断其中任何一种渠道,就能降低“呼死你”软件的传播概率。

此外,不能忽视电信运营商的责任。人们使用电话或手机时,已经与运营商建立了消费合同关系,运营商应该维护使用者的正当权益。尤其是在电话实名制背景下,运营商应拒绝为非实名用户提供通信服务,即应确保人们接收的来电和短信均为实名登记用户所呼入或发出的。并负有如实显示电话号码,识别、拦截异常号码的责任。也就是说,其应提高技术手段,拦截那些“呼死你”,“改号软件”等非正常号码。

值得注意的是,惩戒的板子最该打到那些利用“呼死你”软件恶意骚扰他人者的身上。要知道,“呼死你”不过是一种软件和工具,借此骚扰他人者才是罪魁祸首。而且,每天接到成百上千个电话,成千上百条短信,通信权利和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被严重侵犯,任谁都无法忍受。因此,绝不能放纵此类作恶行为,任由其如此嚣张其侵犯公众的正当权利。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征求意见稿,“滋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不听劝阻的”,最高可处10日拘留,并处1000元罚款。

简而言之,法治社会不容恶意滋扰他人的行为及“呼死你”软件的存在。对此,互联网运营者须尽到责任,如设置关键词屏蔽“呼死你”软件链接,切断其流转渠道。电信运营商则应更新技术,设置维护信息安全的屏障,将未实名登记和来源不明的呼叫拦截在正常的通信渠道之外。同时务必严惩滋扰他人的始作俑者,除追究治安管理处罚责任外,还有必要追究情节严重者的刑事责任。这样才能形成围剿之势,让“呼死你”现象销声匿迹,不再嚣张地干扰他人的正常生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