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不合“呼死你” 立法有缺求“填空”

漫画/高岳

业务员在网上公布了联系方式,却收到源源不断的骚扰电话;网购时给卖家一个差评,却被千番百次的“一声响”打爆手机;甚至啥都没干,就接到无数的莫名来电,然后收到短信说给几百元就可停止……他们都遭遇到了“呼死你”。

《法制日报》记者梳理发现,被通俗称为“呼死你”的网络电话自动追呼系统已经屡见不鲜,出现的领域已经从人为报复蔓延至敲诈勒索,成为严重影响群众正常生活和通信自由的不法行为。然而,对于这一“恶疾”,不论是通讯企业还是相关行政部门,目前似乎只能束手无策,任其为非作歹。

相关专家认为,正是由于对“呼死你”软件骚扰处置存在一定的法律空白,并且私用“呼死你”软件呼叫别人电话的行为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和实际伤害,警方很难立案,调查也很难取证,监管实际处于真空,亟待完善法律法规查处类似行为。

淘宝调整“恶意骚扰”管控范围

电话骚扰、短信轰炸、邮寄污物,买家做出差评后被骚扰的情形时有发生。为营造文明交易环境,近日淘宝出台新规,进一步明确“恶意骚扰”管控范围,并增设“主动外呼取证”环节,淘宝客服会主动向被投诉卖家以往的买家调查取证,综合历史服务数据、前科记录等作出判断。这意味着,今后消费者遭遇匿名“呼死你”,其他有类似遭遇的消费者可挺身而出、共同作证。

今年6月,《淘宝规则》将“恶意骚扰”条款调整为“恶意骚扰,是指会员采取恶劣手段对他人实施骚扰、侮辱、恐吓等,妨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相比之前的条款,增加了侮辱、恐吓两种情形,管控范围进一步扩大。对于通过短信、阿里旺旺、邮件等方式或在评论、交易留言板中对他人实施侮辱、恐吓的行为,即使仅有一次,一经核实也将受到一般违规处罚,情节严重的淘宝会进行查封账户的处置。

更为关键的是,考虑到实施恶意骚扰行为的人往往匿名,或者不断变换身份,比如过去遇到“呼死你”,单个消费者往往存在举证困难,无法证明骚扰短信、电话就是来自某一卖家,因此淘宝此次还增设了“主动外呼取证”环节。消费者投诉遭遇骚扰,淘宝客服将主动联系该卖家的过往消费者,并结合卖家的前科记录、服务数据等作出决定,处以扣除一般违规行为12分的处罚,即店铺屏蔽、限制发布商品等,严重违规行为将被扣除48分,也就是查封账户。

据了解,淘宝规则修改旨在从电商平台的角度作出尝试,让消费者投诉有门,督促卖家文明经营,为买卖双方营造更加健康的消费环境。淘宝此项“恶意骚扰”条款中提到的“会员”是指买卖双方,只是目前还没有买家骚扰卖家的案例发生。统计数据显示,今年6月该新规出台后,一个月的时间里,淘宝就对66个卖家进行外呼取证,最终对14个恶劣卖家作出处罚,其中就有卖家利用“呼死你”软件对买家进行报复。

 

 

 

一言不合就“呼死你”。今年7月,家住河北省石家庄市的孙某在网购后与卖家发生纠纷,没想到几句口角却升级为一场旷日持久的骚扰战。

6月30日,孙某在淘宝买的一款皮鞋到货,由于在款式、颜色等方面与图例不符,孙某在评价时给了中评。卖家随即与孙某联系,表示希望她改成好评,孙某予以拒绝并与卖家发生几句口角。没想到,孙某随后频繁接到电话骚扰。

当天晚上到7月6日,孙某每天都能接到100多个相同的骚扰电话,响几声就挂断,对她的正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在朋友提醒下,孙某联系了上述卖家,并表示可以改成好评,要求其停止骚扰。结果卖家坦然承认了自己的骚扰行为:“谁都不容易,早知如此何苦呢?”

阿里巴巴消费者体验发展事业部业务专家宗布介绍,买卖双方因纠纷或评价出现言语失和,卖家通过短信、阿里旺旺、邮件、电话等方式对买家实施侮辱恐吓,此类“恶意骚扰”的投诉约占整个消费者投诉的8%,严重影响了消费者购物体验。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通过“呼死你”对买家进行电话骚扰。

事实上,“呼死你”的恶意骚扰不单发生在淘宝。今年5月,家住承德市的朱某办理了一个运营商标注的好号段手机号,结果没多久就遭遇了“呼死你”,一天接到17000个骚扰电话,平均每5秒钟就来一次电话,响铃一声就挂断,不显示来电号码。今年8月,重庆市巴南区八公里二手车交易市场的不少商户也遭到“呼死你”的骚扰。相同的是,朱某和商户们都收到一个陌生号码发来的威胁短信,如果想取消呼叫,就要向指定的微信号中发红包。

“呼死你”学名叫做网络电话自动追呼系统,是利用通讯费用低廉的网络电话作为呼叫平台,采用国际先进网络电话通讯技术,可以方便设置追呼的任何一部、任何区域的固定电话及手机号码。2003年,南京市城管部门联合一家科技公司研制出这款“语音呼叫”系统,用于“轰炸”不法广告联系人接受处罚以解决城市“小广告”问题。如今,这款软件却衍生出各种版本,被滥用起来。

滴滴司机擅自加价被投诉后扬言“呼死你”;市民因为信息泄露遭遇“呼死你”;甚至小偷要求苹果手机失主提供苹果ID密码,失主拒绝后自己和亲朋好友竟都遭到“呼死你”骚扰……由于对生活影响严重且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缓慢甚至无法解决,诸多受害群众最终只能被迫屈服转账,花钱买清静。

 

 

 

对于“呼死你”的骚扰,很多人都将矛头指向通信服务公司。承德的朱某首先想到的也是找到办理号码的联通公司营业点。然而,他却被告知,运营商在这方面有心无力,只能为其更换同等号段的新号码。

据了解,虽然目前几大通讯运营商都建立起骚扰电话的监控封堵平台,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呼死你”软件呼叫频次随机变化,主叫号码也在不停地变化,系统很难自动识别和拦截。

事实上,根据目前客户与通讯公司签订的合同,运营商并没有屏蔽骚扰电话的义务。退一步讲,即便运营商有为客户提供安全通讯服务的义务,但要求电信运营商可以保证客户免受任何形式的骚扰或享受毫无瑕疵的服务,显然是对于电信运营商的苛求。

由于遭受到“呼死你”骚扰,2015年8月,莫某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以及其浙江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和象山分公司共同告上法庭,要求被告从管理平台上向原告提供可以设置拒绝骚扰电话号码的功能,向原告提供骚扰电话的接入局的联系方式,并要求被告承担诉讼合理开支1000元。

浙江省象山县法院审理认为,对于第三方引起的受骚扰的情况,应当建立在该骚扰属于电信运营商技术能力可以控制范围之内,第三方在使用被告提供的服务过程中是否存在侵权、违法等行为,并非被告的职权范畴,且被告在接到原告投诉后已协助指引下载相关软件,不存在不作为侵权的行为。今年1月,根据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象山县法院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在联通公司营业点工作人员的建议下,朱某来到派出所报案。然而,民警告诉朱某,由于他无法拿出可以证明“呼死你”造成严重后果和实际伤害的有力证据,警方无法进行刑事立案。如果按照治安案件处理的话,“呼死你”骚扰电话既缺乏通话内容等直接证据,又因为无主叫号码无法回拨,公安机关追查起来调查取证困难。同时,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对于“呼死你”使用者的行为,警方也无法进行定性和处理。

 

 

 

我国宪法规定,除因国家安全或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呼死你”明显侵犯了公民的通信自由权利,但这一规定却太过宏观。

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并处500元以下罚款。“呼死你”明显干扰了他人的正常生活,可究竟如何认定、怎样才算情节严重,在实践中缺乏操作性。

工信部发布的《软件产品管理办法》中,也没有对重复呼叫等软件功能的限制规定,使得“呼死你”软件的开发和使用一直未能受到相应的限制。

因此,对于“呼死你”,工信部门没有明确管理办法,电信运营商缺乏有效手段,公安机关无法有效调查。出现这样的“三不管”局面,根本在于我国目前对“呼死你”这种网络电话自动追呼骚扰的相关立法尚处于空白。

业内专家指出,针对“呼死你”等新型不法手段,相关立法要强化电信监管单位与运营单位的责任,倒逼其提升监管水平与能力,加强有关电信屏蔽技术的开发与利用;也要立法规范“呼死你”软件的使用主体与使用范围,明确个人不得擅自研制、销售、购买这类软件,加大“呼死你”的违法成本。

记者在网上查询发现,有大量“呼死你”软件的网店和微信公众号,卖家会指导客户购买充值、在线付款、选择软件版本、激活软件,价格最低只有几十元。不管是叫“电话轰炸机”、“宇宙骂人小工具”还是直接命名的嘀嗒呼死你、志强呼死你、小强呼死你,卖家都表示只需提前设定被呼叫号码、持续呼叫时长、呼叫速度、破拦截等信息,软件就可以在短时间内不断重复拨打多个电话,并且只显示无主叫号码,没办法回拨。

“法律是治理‘呼死你’软件泛滥的最佳武器,但由于立法时间可能较长,可先考虑从部门层面建立规章制度,比如工信部可设立相应的办法条例。”河北盛格律师事务所律师朱现华对记者说,在没有明确立法的情况下,既然事后监管处理困难,不如将重心放在“呼死你”软件的制作销售上,从源头上对“呼死你”软件市场进行监管,防止“呼死你”软件被滥用。

朱现华直言,“呼死你”在法律方面的“盲区”已然非常清晰,目前不能因为法律层面存在监管真空,就对这一骚扰现象听之任之。在相关监管部门没有行动之前,只能依靠网络约车、网上购物等骚扰高发领域的平台加强自我约束,出台一些措施弥补法律层面的不足。

发表评论